每個人的內(nèi)心都像上了一把大鎖。一串小小的鑰匙能輕易的將它打開,而再粗的鐵棒也撬不開上了鎖的大門。唯有關(guān)懷,才能把自己變成一只細膩的鑰匙,進入別人的心中,打開他們的心房。
最初的選擇也許是偶然,但最終踏入護理這片寸土,卻是心甘情愿。12年的工作經(jīng)歷讓我越來越明確,人文護理的重要性。眾所周知,兒科病人的特點就是危、重、急,具有突發(fā)性和不確定性。每一個家屬都認為,自己的孩子才是最重要,最需要照顧的那一個,我們的言行舉止稍有不適,就可能引發(fā)家長的不滿。
早年倒班,夜晚巡視病房給孩子測量體溫,很多次發(fā)現(xiàn)家長拿著體溫表上一秒說好,下一秒呼呼入睡。為此感到很不解,這是來給孩子看病的嗎?為人母后,我特別理解她們?nèi)找沟氖刈o,她比誰都希望孩子快快恢復(fù)健康,縱是我一次次的呼喊不及孩子一聲吭嘰迅速從夢中清醒。我敬重母愛的偉大,雖然我們不能代替患者的病痛,但我可以在夜間,家長和孩子酣然入睡時蓋好被子,拉緊床邊的護欄。給予發(fā)熱的患兒多測幾次體溫,給需要幫助的家長搭一把手。
8月1日,建軍節(jié)這天。我科收治了一位11歲發(fā)熱的男孩。做皮試時,孩子十分抗拒。豆大的汗珠不停地從臉上往下落,我們很詫異,一般像他這么大的孩子是很配合,害怕一定是有原因的。經(jīng)過半個多小時的溝通交流,得知孩子以前不怕扎針,前天在外做過皮試,皮試后出血給孩子造成了恐慌。連最愛他的爺爺也失去耐心動手打他。了解原因后,知道造成恐慌的原因有二:怕爺爺?shù)呢?zé)罵和穿刺的疼痛。我們讓爺爺在門外等候,選一位他最信賴的護士阿姨進行穿刺,最終男孩戰(zhàn)勝了恐懼,突破了自己,勇敢的伸出手來。穿刺后男孩開心的說真的一點也不痛。一旁陪伴她的媽媽也長出一口氣,對我們的耐心陪伴表示感謝。共情拉近了我們與患者的距離,讓我們之間“冷暖共知”。
兒科護理工作讓我們意識到,患兒是中心,患兒家長則是重心,不能只顧及中心,卻忘了真正能改善兒科護理工作的重心。春風(fēng)化雨,潤物無聲,如何去溫暖患者及家屬?一個攙扶的動作,一個拍肩的鼓勵,一個真誠的眼神,都會拉近與患兒及其家長的距離;一個簡單的問候,一句禮貌的用語,都會形成一股暖流,流入病人的心房;一個舒適的環(huán)境,積極的溝通,規(guī)范的操作,都會減少患兒及家屬對醫(yī)院的恐懼。用我們專業(yè)的知識得到病人的信任,用我們優(yōu)質(zhì)的服務(wù)得到患者的滿意。
“有時去治愈,常常去幫助,總是去安慰!”醫(yī)學(xué)的溫度是一顆心到另一顆心的溫度。讓我們心中有情懷,護理有溫度。用我們的專心、用心讓患者感到舒心、放心。
(兒科 錢瑩)